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首页
新闻中心
法院简介
审务公开
队伍建设
法学园地
案件快报
荣誉展台
专题报道
司法网拍
裁判文书
法律文库
机构设置
人民
腾讯
新浪
人民
腾讯
新浪
法院公告
·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加强与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拟接收部分法律专业学生到我院实习,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接收岗位 接收法律实习生10名,安排在院机关或派出人民法庭实习,在指导老师帮助下,辅助参与案件记录、文书起草、诉讼服务、卷宗装订扫描、案件执行、司法行政等工作。工作时间与机关工作人员相同。 实习时间不少于4个月,需全程参加实习。 二、人选条件 (一)政治立场坚定,品德优良,遵纪守法,作风踏实,纪律观念强,服从组织安排; (二)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 (三)全日制法学本科或者硕士研究生,大三或研二及以上年级在读;其中,参加执行局、派出法庭辅助岗位实习的,申请条件可放宽至全日制大学专科学历; (四)能够保证工作时间,全程参加实习; (五)新郑市籍学生优先考虑,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者优先考虑,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的硕士研究生优先考虑。申请到执行局执行辅助岗位实习的,有部队服役经历的优先考虑。 三、接收程序 (一)报名 1.报名时间:2024年9月4日至2024年9月11日 2.报名方式:报名采取院校推荐和个人申请的方式。院校推荐需填写《法律实习生报名推荐表》(附件1)、《法律实习生报名推荐汇总表》(附件2),个人报名需填写《法律实习生申请报名表》(附件3)并附个人学生证电子照片,以电子扫描件形式发送至电子邮箱xzfyrsb@126.com。现场报名人员可携带本人第二代身份证件、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近期免冠1寸证件照两张到新郑市人民法院政治部404室报名,接收报名时间:上午8:30-12:00 下午2:30-6:00。 3.咨询电话:0371-56182015 0371-56182016。 (二)资格审查 根据报名情况,择优确定实习生人选,为拟接收实习生办理有关手续。 (三)安排实习 根据个人意愿和部门需要,安排实习生到相关部门实习。 四、实习管理及待遇 1.实习期间,我院会同实习生所在院校共同做好实习生日常管理和教育培训。实习生工作时间与机关工作人员相同,实行签到考勤制度,实习补贴发放与实习生出勤情况挂钩。 2.实行导师制,由经验丰富的资深员额法官担任指导老师对实习人员进行一对一业务指导。实习结束后,根据实习情况出具鉴定材料。对完成工作任务好、表现优秀的,颁发优秀实习生证书。 3.实习期间,按月发放一定数额实习补贴。具体标准为: 专科生及本科生:实习前2月,每月1000元;第3至4月,每月1200元;第5至6月,每月1500元;第7个月起,每月2000元。 研究生:实习前2月,每月1200元;第3至4月,每月1400元;第5至6月,每月1800元;第7个月起,每月2500元。 4.实习期间可在我院机关餐厅就餐,餐费自理。住宿及交通费用自理。 5.实习期间为实习生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五、纪律与监督 法律实习生接收工作贯彻公开、公平、择优原则,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报名参加实习的人员填报信息必须真实;如有弄虚作假,一经核实将取消实习资格。 附件1:法律实习生报名推荐表.xls 附件2:法律实习生报名推荐汇总表.xls 附件3:法律实习生报名表.xls 新郑市人民法院 2024年9月4日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加强与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拟接收部分法律专业学生到我院实习,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接收岗位 接收法律实习生15名,安排在院机关或派出人民法庭实习,在指导老师帮助下,辅助参与案件记录、文书起草、诉讼服务、卷宗装订扫描、司法行政等工作。工作时间与机关工作人员相同。 实习时间不少于4个月,需全程参加实习。 二、人选条件 (一)政治立场坚定,品德优良,遵纪守法,作风踏实,纪律观念强,服从组织安排; (二)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 (三)全日制法学本科或者硕士研究生,大三或研二及以上年级在读; (四)能够保证工作时间,全程参加实习; (五)新郑市籍学生优先考虑,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者优先考虑,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的硕士研究生优先考虑。 三、接收程序 (一)报名 1.报名时间:2024年4月28日至2024年5月10日 2.报名方式:报名采取院校推荐和个人申请的方式。院校推荐需填写《法律实习生报名推荐表》(附件1)、《法律实习生报名推荐汇总表》(附件2),个人报名需填写《法律实习生申请报名表》(附件3)并附个人学生证电子照片,以电子扫描件形式发送至电子邮箱xzfyrsb@126.com。现场报名人员可携带本人第二代身份证件、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近期免冠1寸证件照两张到新郑市人民法院政治部404室报名,接收报名时间:上午8:30-12:00 下午2:00-5:30。 3.咨询电话:0371-56182015 0371-56182016。 (二)资格审查 根据报名情况,择优确定实习生人选,为拟接收实习生办理有关手续。 (三)安排实习 根据个人意愿和部门需要,安排实习生到相关部门实习。 四、实习管理及待遇 1.实习期间,我院会同实习生所在院校共同做好实习生日常管理和教育培训。实习生工作时间与机关工作人员相同,实行签到考勤制度,实习补贴发放与实习生出勤情况挂钩。 2.实行导师制,由经验丰富的资深员额法官担任指导老师对实习人员进行一对一业务指导。实习结束后,根据实习情况出具鉴定材料。对完成工作任务好、表现优秀的,颁发优秀实习生证书。 3.实习期间,按月发放一定数额实习补贴。具体标准为: 本科生:实习前2月,每月800元;第3至4月,每月1000元;第5个月起,每月1500元。 研究生:实习前2月,每月1000元;第3至4月,每月1200元;第5个月起,每月1800元。 4.实习期间可在我院机关餐厅就餐,餐费自理。住宿及交通费用自理。 5.实习期间为实习生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五、纪律与监督 法律实习生接收工作贯彻公开、公平、择优原则,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报名参加实习的人员填报信息必须真实;如有弄虚作假,一经核实将取消实习资格。 附件1:法律实习生报名推荐表 附件2:法律实习生报名推荐汇总表 附件3:法律实习生报名表 新郑市人民法院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十三条、《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印发〈人民陪审员培训、考核、奖惩工作办法〉的通知》(法发〔2019〕12号)第二十六之规定,赵桂芳等148名新郑市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于2024年3月26日任期届满,任期届满后职务自动免除,不再担任人民陪审员。其参加审判的案件尚未审结的,可以履行审判职责到案件审结之日。现将148名任期届满的人民陪审员名单公布如下(排名不分先后):赵桂芳 刘欢欢 王路 李文彬 白彦青 张欧 张志强 张发财 杨丹丹 靳淑菊 王跃军 黄英敏 边有才 王俊乐 王鹤翔 牛兴旺 李燕平 王书堃 尹存信 郭建平 李光耀 张金岭 常云鹏 李桂青 高经伟 王金明 李俊涛 刘晓鸽 李霞 高艳辉 高卫立 关宏超 范志忠 乔慧鸽 冯文华 耿卫敏 陈辉 王建华 王书平 邱成军 唐秋燕 马朝阳 李辉 燕磊 王聪聪 董瑞敏 时海淼 陈艳丽 张星梅 宋伟峰 师志强 赵智慧 尹永涛 赵玉姣 乔君 张彦喜 王震 王新创 张进科 岳东霞 毛旭东 赵娟 高伟杰 姚志国 吕军海 乔瑞鹏 赵爱芳 李巧珍 李帅 田秋利 屈晓艳 乔清波 王建文 张春玲 高小平 韩秀云 边秀峰 刘红卫 连晓彦 刘凯歌 王改玲 吴建国 冯莉慧 许会敏 刘志刚 刘水泉 郭淑芳 唐挥文 高向军 葛春杰 陈铁良余永利 赵秀红 吴晓华 赵新伟 唐春林 靳文学 高勇锋 陈晓敏 赵春波 王宪军 王明得 李彩霞 冯建伟 李树鑫 李亚军 吴学立 张伟萍 刘金花 刘春玲 王建军 郭二贞 刘建伟 司新红 许红霞 高萍 李晓梅 王改英 赵玲玲 靳改霞 高智芹 王纯 王慧霞 张惠平 孙伟强 赵玲 周爱芳 高伟杰 余慧 吴培 高培 高红 王顺英 白永超 靳海民 刘建伟 王建莹 王宏伟 沈元宝 赵文峰 高春江 敬军伟 白晓涛 孟莉英 赵聪丽 赵建利 乔留杰 王玉玲特此公告。新郑市人民法院 新郑市司法局 2024年3月26日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和《人民陪审员选任办法》规定,经2023年12月26日新郑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任命于燕等174名同志担任新郑市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现公告如下:于燕马方方马红风马俊亭马莹马超王小倩王卫峰王文豪王书英王龙天王东生王永亮王亚培王有伟王会敏王军锋王红丽王丽霞王英娟王转王建珍王保玲王艳芝王晋潇王淑英王喜平王媛芳王蒙蒙王锡杰王新艳王锴锋王聪王耀军牛中森牛航毛雨毛秋香方红涛尹会玲左玉杰左高杰左海霞田娜娜付军冯文涛冯杰吕建平朱亚丽朱彩云乔建慧刘凤杰刘书彩刘正亚刘永伟刘永锋刘亚丽刘汶刘珍珍刘鹏飞齐方正汤皓月许青山孙明海孙春霞李亚歌李帆李会会李军萍李许许李志勇李雨李明瑾李建新李冠伟李根生李晓娟李晓曼李喜才李献锋李新霞李慧李聪杨涛杨喜红杨雅涵时纪妮吴莉吴巧红吴进超吴杰吴宛丽沈建平沈崇沈新婷张毛毛张立伟张亚东张伟华张佳佳张宝民张春阳张培张培风陈子合陈书俊陈炎花林振霞尚红丽岳莉周胜利郑珍珍赵广保赵东东赵全喜赵彦霞赵晓东赵留洋赵彩霞赵惠峰赵斐赵辉利赵静郝世勇胡水富胡冰冰胡艳萍胡浩婷钟惠娄庆春祝磊秦宇姣秦红燕耿晓军贾小龙贾久艳贾玉红殷龙飞高欢高玉侠高永伟高国建高秋丽高彦峰高举高振敏高彩红高琳菲高瑞高增辉高蕊郭亚男郭治霞唐伟贞唐根琴陶培黄丽萍黄晓英曹凤莲曹文辉曹会莲常玉萍常玉霞彭倩苹敬延玲敬晓燕谢智建靳方方靳艳辉靳爱枝蒲永红蔡水涛薛留军魏晨新郑市人民法院新郑市司法局2023年12月29日
·
12月21日,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三零”创建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宣读了《中共河南省委政法委员会关于表扬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三零”创建工作先进典型的决定》,我院“三化融合”化解物业纠纷工作法被评为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小物业”牵动着“大民生”,妥善化解物业纠纷是解决群众生活起居“烦心事”、提高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的迫切需要。2022年新郑法院受理物业纠纷案件已达5000件,该类型案件呈高速增长趋势。尤其是新郑市行政面积最大的乡镇——龙湖镇,因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网络便捷、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河南省第一大镇并上榜全国百强镇,常住人口近70万。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是适应经济发展和人口聚集的必然结果,随之带来的业主与物业、业主与业主之间的纠纷日益凸显。物业纠纷案件具有数量多、争议标的小、争议焦点趋同、持续时间长、容易引发群体性对抗等显著特征,而系列性或者群体性民事案件,传统的审理方式耗时较长,增加了人民群众诉累和物业服务企业解纷成本,同时也不利于审判效率和司法公信力的提升。为从源头上化解该类矛盾纠纷,新郑法院积极探索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治理新思路,根据地域特征,在2023年4月份成立新郑市区、龙湖镇成立房产物业纠纷市区调解中心、房产物业纠纷华南城调解中心,秉持“预防为先,调解为主”的理念,通过“成立专业化调解中心、健全链条化解纷机制、推行示范化调解模式”三管齐下的方式化解物业纠纷。今年4月份两个调解中心运行以来,将4037件物业纠纷案件吸附在当地,其中有效化解1542件,调解成功率为38.2%,其中1452件经调解当场履行,履行标的449.8万元。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加强与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拟接收部分法律专业学生到我院实习,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接收岗位 全日制法学本科或者硕士研究生20名,要求大三或研二及以上年级在读,实习期限不少于2个月。 以上人员主要安排在院机关或派出人民法庭从事案件记录、文书起草、诉讼服务等司法辅助工作,工作时间与机关工作人员相同。 二、人选条件 (一)政治立场坚定,品德优良,遵纪守法,作风踏实,纪律观念强,服从组织安排; (二)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 (三)能够保证工作时间,全程参加实习; (四)新郑市籍学生优先考虑,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者优先考虑,研究方向为民商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的硕士研究生优先考虑。 三、接收程序 (一)报名 1.报名时间:2023年12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2.报名方式:报名采取院校推荐和个人申请的方式。院校推荐需填写《法律实习生报名推荐表》(附件1)、《法律实习生报名推荐汇总表》(附件2),个人报名需填写《法律实习生申请报名表》(附件3)并附个人学生证电子照片,以电子扫描件形式发送至电子邮箱xzfyrsb@126.com。现场报名人员可携带本人第二代身份证件、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近期免冠1寸证件照两张到新郑市人民法院政治部404室报名,接收报名时间:上午8:30-12:00 下午2:00至5:30。 3.咨询电话:0371-56182015 0371-56182016。 (二)资格审查 根据报名情况,择优确定实习生人选,为拟接收实习生办理有关手续。 (三)安排实习 根据个人意愿和部门需要,安排实习生到相关部门实习。 四、实习管理 1.实习期间,我院会同法律实习生所在院校共同做好实习生日常管理和教育培训;实行导师制,由经验丰富的资深员额法官担任指导老师对实习人员进行一对一业务指导。实习结束后,根据实习情况出具鉴定材料。对完成工作任务好、表现优秀的,颁发优秀实习生证书。 2.实习期间可在我院机关餐厅免费就餐,住宿自理。 附件1:法律实习生报名推荐表 附件3:法律实习生报名表 2023年12月1日
·
(2020年7月31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43号《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已经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20年7月31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0年8月3日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推动公民树立文明观念,促进文明行为养成,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文明行为促进及其相关工作,适用本条例。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文明行为,是指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新时代公民道德要求,维护公序良俗,倡导绿色环保,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行为。第四条 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应当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规范与倡导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共治相结合、重点治理与统筹推进相结合、激励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第五条 县级以上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统筹本行政区域内的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县级以上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履行下列职责:(一)制定文明行为促进工作规划、计划;(二)指导、协调、监督、检查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三)组织开展文明行为先进典型宣传、表彰等活动;(四)督促有关单位查处不文明行为;(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职责和本条例规定,做好本辖区内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坚持法治、德治和自治相结合,将文明行为基本规范纳入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行为促进活动。第七条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应当按照各自职能,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做好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将文明行为基本规范纳入行业规范、团体章程等规章制度,积极参与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第八条 公民应当积极参与文明行为促进工作。国家公职人员、先进模范、社会公众人物等应当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第九条 每年3月第一周为本省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周。第二章 规范和倡导第十条 公民应当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提升个人品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及其他文明行为规范。第十一 条公民应当热爱祖国,自觉遵守下列规定:(一)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二)维护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关系;(三)尊重、爱护国旗、国徽和国歌,升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行礼,不得侮辱国旗、国徽和国歌;(四)法律、法规的其他规定。第十二条 公民应当维护公共秩序,自觉遵守下列规定:(一)在公共场所穿着得体,言行举止文明,不大声喧哗、说粗言秽语;(二)不在禁烟场所吸烟;(三)等候服务时依次排队;(四)乘坐电梯、公共交通工具时按秩序上下,礼让老、弱、病、残、孕人员;(五)不从建筑物、车辆内向外抛洒物品;(六)在观看演出、比赛等活动时,有序进出场地,服从现场管理,文明喝彩助威,离开时随身带走垃圾;(七)不损坏路灯、垃圾箱、公交站牌、指示标牌、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八)开展健身、娱乐、宣传、销售、庆典等活动时,应当符合环境噪声管理有关规定,合理使用场地及设施设备,避免噪声扰民;(九)在医院、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影剧院等公共场所内遵守秩序,不干扰他人;(十)在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瞻仰、祭扫、参观时,遵守祭扫制度和礼仪规范;(十一)法律、法规的其他规定。第十三条 公民应当文明出行,自觉遵守下列规定:(一)驾驶机动车辆应当安全、文明,礼让行人,禁止接打电话,主动避让执行紧急任务的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警车等特种车辆,规范使用灯光喇叭,不占用应急出口、通道;(二)公交车、出租车、客运车辆驾驶员在上下客时有序停靠,不甩客、欺客、拒载;(三)驾驶非机动车辆应当按照交通信号指示通行,不在机动车道、人行道行驶,礼让行人,不超速行驶,不逆向行驶,不违反规定载客载物,不乱停乱放;(四)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信号指示通行;(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主动为老、弱、病、残、孕等有需要的人员让座,不得抢座、霸座,不脱鞋晾脚,不食用有刺激性气味的食品;(六)尊重司乘人员,不得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辱骂、拉扯、殴打驾驶员或者以其他方式危害交通安全;(七)爱护共享交通工具及其安全设施和相关设施设备,文明使用,使用后按照规定有序停放;(八)法律、法规的其他规定。第十四条 公民应当爱护公共环境卫生,自觉遵守下列规定:(一)不随意在建筑物、构筑物墙面、地面和其他公共设施上涂写、刻画、喷涂、粘贴;(二)咳嗽、打喷嚏时遮挡口鼻,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患者自觉佩戴口罩;(三)患有传染性疾病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依法配合相关检验、隔离、治疗等;(四)不随地吐痰、便溺,不随地扔烟头;(五)按照规定分类投放垃圾,不乱排污水、乱堆杂物;(六)文明如厕,保持公厕卫生;(七)不乱发乱贴乱扔广告、传单;(八)不随意抛撒、焚烧冥纸等丧葬祭奠物品;(九)不攀折树木,不随意采摘花果,不践踏草皮绿地;(十)法律、法规的其他规定。第十五条 公民应当保护生态环境,自觉遵守下列规定:(一)不露天焚烧垃圾、秸秆、杂草;(二)不违反规定燃放烟花爆竹;(三)不在禁止区域内露天烧烤;(四)不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不随意进入自然保护区;(五)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不非法食用、买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六)不向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水体倾倒污染物;(七)法律、法规的其他规定。第十六条 公民应当参与文明社区建设,自觉遵守下列规定:(一)不挤占公共空间、应急出口、消防通道和无障碍设施;(二)不私搭乱建;(三)从事娱乐、健身、装修等活动时,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不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四)不乱停乱放车辆,不违反规定为电动车充电;(五)不违反规定饲养畜禽、宠物、大型或者烈性犬只,携犬出户采取束犬链(绳)等安全措施,即时清除犬只粪便;(六)不在居民区、城区街道搭建灵棚,不在午休、夜晚时段吹奏、播放哀乐,不沿街摆设花圈;(七)法律、法规和居民公约的其他规定。第十七条 公民应当参与文明乡村建设,自觉遵守下列规定:(一)文明办理红白喜事,不索要、收受高价彩礼,不大操大办,不铺张浪费;(二)不在公路上打场晒粮;(三)不随意丢弃病死畜禽、农药及其包装物;(四)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的其他规定。第十八条 公民应当文明旅游,自觉遵守下列规定:(一)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尊重英雄烈士和历史文化名人;(二)遵守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自觉维护国家形象;(三)爱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旅游设施;(四)服从景区、景点工作人员引导和管理;(五)法律、法规的其他规定。第十九条 公民应当文明使用网络,自觉遵守下列规定:(一)文明上网,诚信用网,理性表达,远离不良网站,维护网络安全和秩序;(二)抵制网络谣言和不良信息,不编造、发布、传播虚假、低俗、淫秽、暴力信息;(三)不泄露他人隐私;(四)不以发帖、跟帖、评论、人肉搜索、智能换脸、智能变声等任何方式侮辱、诽谤他人;(五)法律、法规的其他规定。第二十条 公民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增强守信自律意识。商品经营者、服务提供者应当依法经营,遵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公平竞争,文明服务,抵制假冒伪劣,自觉履行法定和约定义务,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第二十一条 公民应当弘扬家庭美德,传承优良家风,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家庭成员应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第二十二条 公民在各种国际场合、涉外活动和交流交往中,应当尊重对方文化习俗,遵守国际礼仪的基本准则,展现中华美德,树立自尊自信、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第二十三条 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一)文明就餐,使用公勺、公筷,分餐进食,不酗酒、不浪费;(二)低碳生活,节约水、电、气、暖等资源;(三)绿色出行,优先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四)崇尚科学,自觉抵制封建迷信;(五)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六)讲究卫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科学预防疾病;(七)法律、法规倡导的其他文明行为。第二十四条 倡导见义勇为,依法对见义勇为人员予以表彰奖励。第二十五条 鼓励无偿献血,自愿捐献造血干细胞、人体器官(组织),依法保障捐献者的合法权益。第二十六条 支持开展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助学、赈灾、优抚等各类慈善公益活动。第二十七条 倡导为他人提供必要的帮助或者救助,鼓励具备急救技能的公民,对需要急救的人员实施紧急现场救护。第二十八条 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支持和发展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倡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开展志愿服务提供场所和其他便利条件。第二十九条 鼓励单位、个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和科学普及活动。第三章 保障和监督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体系,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第三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做好以下文明行为促进保障工作:(一)网信主管部门应当强化网络信息监督管理,净化网络环境,引导文明上网,推动网络文明建设;(二)发展改革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统一的信用信息系统,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强社会信用监管,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三)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和文明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儿童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四)公安机关应当在依法打击违法犯罪、开展治安防范、处置矛盾纠纷的过程中,加强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引导公民遵法守法。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交通管理和交通安全宣传,依法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制止交通不文明行为,引导文明出行;(五)民政主管部门应当强化基本民生保障职能,提升基层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强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加强教育引导,推进婚俗和殡葬改革;(六)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地铁、轻轨、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运营单位的监督管理,提升文明服务水平;(七)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统筹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培育乡风文明,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八)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医疗行业文明建设,完善医疗服务评价和监督管理体系,督促医疗卫生机构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引导文明就医,推进文明行医;(九)外事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涉外礼宾、礼仪文明知识普及工作的指导,加强出国(境)人员文明礼仪教育培训;(十)商务、文化旅游、城市管理、广播电视等主管部门应当制定与完善行业文明服务规范,督促指导有关单位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文明行为促进活动,依法查处相关领域违法行为;(十一)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应当积极组织开展文明行为促进活动,建立完善日常检查制度,倡导文明行为,及时发现、制止、查处相关领域不文明行为。第三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合理布局服务网点,规范设置服务窗口,完善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提供便捷高效服务。第三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完善下列设施:(一)公共交通场站、道路、桥梁、交通标志标线、电子监控等交通设施;(二)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城市照明、停车泊位、地下管廊等市政公共设施;(三)盲道、坡道、电梯等无障碍设施;(四)公园、广场、游园、绿道等生活休闲设施;(五)公共厕所、垃圾分类投放箱等环境卫生设施;(六)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宫)、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体育馆、影剧院、阅报栏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七)行政区划、自然地理、居住小区、应急避难场所、公共厕所、街道、楼宇、门牌等地名标识标示设施;(八)公益广告栏、宣传栏等宣传设施;(九)志愿服务站等志愿服务设施;(十)消防设施;(十一)其他文明行为促进相关设施。设施管理维护单位应当加强日常检查,保证设施完好和正常使用。第三十四条 鼓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向社会免费开放本单位卫生间、停车泊位、体育设施、场地等。第三十五条 共享交通运营企业应当按照当地政府规划,合理投放运营车辆,保障运营车辆安全清洁、停放整齐,及时修复破损车辆、清理废弃车辆。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应当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中心、融媒体中心、家长学校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原特色文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以及法律、法规等宣传教育,引导和促进文明行为。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平台和手机客户端等大众传播媒介应当积极宣传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传播文明理念,报道典型案例,监督不文明行为,营造全社会自觉践行文明行为的氛围。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应当组织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应当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文明行为表彰奖励制度,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文明行为及文明行为促进相关工作进行表彰奖励。鼓励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对其职工、成员的文明行为进行奖励。本省文明行为及文明行为促进相关工作的表彰奖励的具体办法,由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依法制定。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见义勇为人员等文明行为先进人物的帮扶和礼遇制度,采取措施帮助其维护合法权益,解决实际困难。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文明行为促进目标责任制和考评制度,将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依照本条例开展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考评体系,对各责任单位的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县级以上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中,应当将文明行为促进情况作为评选标准和推选条件。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应当建立文明行为评估指数体系,开展年度文明行为社会调查,做好民意征集和测评工作。开展文明行为评估,可以委托专业机构、社会组织等第三方进行。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应当指导有关部门建立不文明行为记录平台,对严重不文明行为予以记录,必要时向行为人所在单位或者社区通报;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可以依法予以曝光。第四十三条 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提供资金、技术、劳务等方式参与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第四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劝阻、制止、投诉、举报不文明行为,有权对文明行为促进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批评和建议。受理投诉、举报的有关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开不文明行为投诉举报方式、受理程序和办结时限,并向举报人、投诉人反馈处理结果,对举报人、投诉人的身份信息保密。第四章 法律责任第四十五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规定法律责任的,从其规定。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城市管理部门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一)在建筑物、构筑物墙面、地面和其他公共设施上非法涂写、刻画、喷涂、粘贴的;(二)随地吐痰、便溺,乱扔生活垃圾的;(三)不即时清理犬只粪便的。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禁烟场所吸烟的,由卫生健康部门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高空抛物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或者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第四十九条 机动车驾驶人不按照规定礼让行人、从车辆内向外抛洒物品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行人闯红灯、跨越护栏或者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规定载人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五十元罚款。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应当受到罚款处罚的行为人,可以向行政执法部门申请参加与文明行为促进工作相关的社会服务,经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同意并完成相应社会服务的,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予罚款。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辱骂、威胁、推搡劝阻人或者投诉举报人,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公民实施见义勇为、紧急现场救护、扶助等救助行为,被助人及其近亲属故意隐瞒真相,捏造事实,企图谋取不正当利益,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按照前款规定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可以作为当事人社会信用信息予以记录。第五十二条 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文明行为促进工作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者有其他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章 附则第五十三条 本条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诉讼指南
·
执行中止和终结
·
执行和解
·
新郑市人民法院根据疫情..
·
“律师费”由败诉方承担1..
·
什么是起诉?怎样区分民..
·
小额诉讼须知
·
申请执行须知
·
登记立案须知
·
国家赔偿程序须知
·
河南微法院使用手册(法..
站内检索
荣誉展台
新郑市人民法院的前身..
【蛇舞新春 喜“宵”颜开】 新郑法院元宵佳节这样“闹”
校园法治第一课:新郑法院敲响法治“上课铃”
新郑法院院长讲授专题党课
新郑法院走访企业“听心声”护航健康发展
新郑法院召开审判质效指标提升专题研讨会
新郑法院“豫剑执行”夜间亮剑 助企纾困保民生
<
>
·
新郑法院周末“打时间差”“..
·
新郑法院开展防范打击非法集..
·
【法院初体验 法治伴成长】..
·
【院校合作 双向赋能】 新郑..
·
全民阅读诵经典 诗赞英烈铸..
·
【营商“郑”能量】新郑法院..
·
公众开放日丨“小小法官”来..
·
院校联动 筑梦未来丨欢迎你..
·
弘扬雷锋精神 普法护苗成长
·
新郑法院送法进乡村践行雷锋..
法院要闻
更多>>
4月19日周六,清晨5点40分,当大多数人在享受闲暇时光时,河南新郑法院60名执行干警常态化开展..
·
买卖认识错误 新郑法院化解二手车纠..
·
新郑法院周末“打时间差”“豫剑执行..
·
新郑法院开展防范打击非法集资普法宣..
·
【法院初体验 法治伴成长】新郑法院..
·
遗赠抚养无力履行 抚养协议无效解除
案件快报
更多>>
4月19日周六,清晨5点40分,当大多数人在享受闲暇时光时,河南新郑法院60名执行干警常态化开展..
·
买卖认识错误 新郑法院化解二手车纠..
·
新郑法院周末“打时间差”“豫剑执行..
·
遗赠抚养无力履行 抚养协议无效解除
·
“终本”不“尘封”“老案”不“断档..
·
新郑法院2小时“法理教育”被执行人..
亮身份 展形象 树品牌 看效果
执行动态
更多>>
·
买卖认识错误 新郑法院化解二手车纠纷当日履行
2025-04-22
·
新郑法院周末“打时间差”“豫剑执行”护民生
2025-04-21
·
“终本”不“尘封”“老案”不“断档” 新郑法院十年执行..
2025-04-15
·
新郑法院2小时“法理教育”被执行人主动履行
2025-04-01
·
新郑法院十年执行接力“老案”圆满终结
2025-03-27
·
拒不配合法院执行工作 案外人被罚款两千元
2025-03-19
·
新郑法院查扣车辆被执行人拒执普法主动履行
2025-03-12
·
新郑法院采取“拘留”措施 被执行人破防主动还款
2025-03-05
案例评析
更多>>
·
遗赠抚养无力履行 抚养协议无效解除
·
“终本”不“尘封”“老案”不“断档..
·
新郑法院化解劳务纠纷 27.5万元当庭履行
·
网购草莓苗货不相符 盈利后诉商家再赔偿
·
人财故意隐匿 快递盒“破局”执行难题
·
一墙之隔夫妻变“邻居” 新郑法院成功..
·
巾帼芳华 绽放春日丨新郑法院开展“三..
·
好意载同事肇事成被告 法院如何认定交..
队伍建设
更多>>
·
巾帼风采┃郭俊浩:执行综合中的幸福与..
·
2025年度新郑市人民法院部门预算公开
·
新郑市人民法院2023年度省直部门决算..
·
2024年度新郑市人民法院部门预算公开
·
新郑法院组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学习..
·
新郑市人民法院2022年度省直部门决算..
·
绝艳极丽中国梦
·
2023年度新郑市人民法院部门预算公开
司法公开
法官札记
·
“终本”不“尘封”“老..
·
翰墨中的“艳品”
·
“平”心持正
·
法庭这几年
·
让法院生效判决变成“真..
·
在别人的故事里遇见自己
·
生命之意义 ..
·
还好,你在
·
读《正义的慈悲》有感
·
换位思考为百姓着想
联系我们
地址:河南省新郑市金城路中段
电话:62671216
邮编:451100
中国法院网
最高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报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人民网
新华网
法律资讯网
光明网法院频道
中国文明网
河南文明网
郑州文明网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431号